4月以来,建筑学院创新开展“周三技能日”实践活动,将时间还给学生,各专业分场联动,以真实或虚拟项目为载体,推动“第二课堂”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在校园广场和道路上,院长曾学礼带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展开高精度建筑平面图测绘实战。师生使用全站仪等专业设备,从控制点的选择到房屋数据采集,全程按工程验收标准实施。经过五小时协同作业,团队成功测绘出建筑楼数字平面图,为后续BIM建模提供精准底图。这些成果可用于建筑面积量算、资产管理等。“这次活动很好地拓展了我们的专业技能,院长亲自演示仪器操作技巧并讲解作业规程,让我们意识到1毫米误差对工程质量也可能有重大影响,也让我们体会到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同学们感慨。

院长曾学礼带领师生开展建筑测绘
另一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师生在建筑楼301机房研讨“校园非遗文化中心”设计方案,副院长伍根参与其中。专业教师通过解析传统建筑纹样、地域材料工艺,引导学生将缠花、木雕等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空间设计。学生分组呈现的方案中,“破壁而出的缠花艺术”、“利用亚麻布柔和直射光线并作为剪纸背景”等创意频现。“设计既要保留文化基因,也要解决当代使用需求,这才是非遗活化的核心。”师生们热烈讨论,在思想火花碰撞中明确了下一步设计改进方向。

学生汇报展示装饰装修设计方案
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既展现了建筑测量“毫厘必究”的工匠精神,又凸显了设计领域“文化赋能”的创新意识,为学院深化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曾学礼指出,周三技能日要成为“没有围墙的教室”,各专业需结合行业前沿动态,每周设计主题实践项目,强化师生技能。
建筑学院将建立“技能日项目库”,要求教师全员“带项目进课堂”,学生“凭作品攒学分”。随着“周三技能日”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更多跨专业、跨年级的实践项目将陆续落地,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图/文:吴梓尚
审核: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