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2025年4月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题教研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常卫峰主持,教学副院长王翔、全体课程任课教师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参会,围绕课程诊改、教学创新与平台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一、传达上级精神,深化教学诊改
常卫峰传达了省教育厅“解剖一堂课”专题诊改培训会议精神,详细解读了会议纪要内容。他结合课程实际,强调全体教师需以“问题导向、精准诊改”为目标,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对标省级教学标准,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薄弱环节,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会教师就如何优化课堂实效性、增强学生参与度等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下一阶段课程诊改的具体方向。

二、总结课程建设,推进平台应用
会上,教研室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常卫峰指出,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需紧跟国家政策形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随后,课程组负责人介绍了学习通平台的使用情况,展示了平台在资源共享、线上互动、过程性考核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并针对部分教师提出的操作难点进行现场答疑,鼓励全体教师进一步用好信息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专题说课示范,共享教学经验
为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江薇老师和常卫峰主任分别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两大专题进行说课展示。江薇老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小组研讨活动,呈现了如何将理论政策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实践议题;常卫峰则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国家教育强国专题的教学逻辑设计、资源整合路径及考核评价方式。两位教师的分享为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四、明确教学要求,强化责任担当
教学副院长王翔在总结讲话中对全体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严守课程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导向正确;二是优化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规范教学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完善过程性考核。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全体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撰稿:江 薇
摄像:陈晓珍
一审:朱金娥
二审:龚斌安
三审: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