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20条具体改革措施和里程碑式的计划行动,我国职业教育转型稳步推进,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开局,在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家重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职教22条”),提出建立并完善纵横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十多年的克难攻坚、励精图治、砥砺奋进,我校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学校还遗留有历史欠账,还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客观实际,还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办学层次不够完善、体系建设不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破解障碍、深化改革创新,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凸显职教类型特色
我校是地方职业院校,需靠特色立校。特色决定生命力。“职教22条”提出从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三个方面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就我校而言,一是要准确把握区域未来职业需求,按照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二是要统筹推进咸宁财贸工商学校与大专校区的协调发展,改革完善中职招生录取办法,提高咸宁财贸工商学校生源质量;加强参加“职教高考”的班级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前辅导、加强中、高职教育教学贯通研究。三是要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对接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战略专业的内涵,将学前教育、物流管理、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优先发展为职业本科专业,完善学校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推动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紧密衔接。
二、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一是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依托新产业实训基地,建立多元办学、产教融合的办学格局,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二是加强与稳定的实体企业或名企的直接联系,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的校外教学点,实现县市区特色产业学院的实质性运作,推进校企联合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三是主动适应咸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新形势和建成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新要求,抢抓区域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和健康产业这两个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机遇,创新鄂南职教集团良性运行和示范引领工作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三、强化顶层设计
按照“职教22条”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总要求,学校党委一是要明确乡村振兴百优校、高水平职业院校、职业本科专业和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清晰发展路径、分步有序实施。二是要逐步完善专业设置,严格依规依标、对标对表开展专业建设,建立可控性、操作性强的人才评价机制。三是要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专业群、课程群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各专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平台,破除二级院部单一建设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四是要切实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组织和经费保障,营造教学创新团队成长的良好氛围,优先支持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康养高端产业对接的专业群建设,保障学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四、创新人才培养
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遵循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客观规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不动摇。“创新”就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稳步推进提质培优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实效,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五、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打开教育资源和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渠道,搭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学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具体做法一是坚持扎根咸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交流,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启动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咸宁故事和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二是通过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项目、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实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措施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为学校跻身国家优质高职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作者简介:程丽群,女,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