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深耕内涵建设,在专业布局、技能校园、评价改革等领域突破发展,为区域产业培育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需求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湖北省五大支柱产业需求,建立“对标产业优专业、对标岗位优课程、对标技术优课标、对标产品优评价”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包括 “现代农业、智慧康养、智能制造” 等在内的七大专业群,确保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如针对咸宁特色农业,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专业;结合区域对康养服务人才的需求,设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形成了“链群对接、专产联动、多元融合、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特色,推动专业跟着产业走,人才伴着企业行。

我校学生参加“工匠杯”比赛
全面落实 “本地招生、本地培养、本地就业”的 “三本” 机制,致力于为地方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且成效显著。近年来数据统计显示,毕业生中有 40% 留在咸宁,75% 留在湖北,充分满足了本地及省内企业的用人需求。

2025年学校招聘会
“技能校园” 建设构建育人新生态
学校在2021年率先提出建设“技能校园”,出台了“技能校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工作实施方案,从学习者职业素养的获得、利用、维持的视角,构建了“技能案”明方向、“技能课”建体系、“技能库”拓资源、“技能师”夯基座、“技能地”搭平台、“技能赛”淬技能、“技能券”促提升、“技能展”显实功、“技能评”抓诊改、“技能情”铸匠心的完整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开展技能展演活动
以 “技能” 习得为指向,推出 9 个方面共 32 条建设内容及 6 条保障措施,涵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流技能平台建设、技能名师培育等,持续优化育人生态。其建设强调能力图谱构建、职业素养培育等,重点推进五大 “基于”,包括办学体制变革、培养体系重构等。
经过数年建设,学校初步形成 “学校重视技能、师生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 的 “技能育人” 新生态。人民网曾于2025年3月发表陈大为署名文章《以“技能校园”建设破局“毕业生就业难”》从就业的角度介绍了学校的“技能校园”建设。
评价改革驱动质量提升
以 “技能为本” 推进评价改革,对标“四有”金课,构建以技能掌握为本的学业评价改革、以技能发展为要的教师评价改革、以技能教学为核的课堂评价改革的多维评价体系,并引入企业导师、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

学校召开教学标准培训会
一系列评价改革举措,有效引导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变革。目前,学校就业率明显提升,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大幅提高,专业与地方产业适配度达 82.2%,实现了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技能竞赛方面,2024 年学校教师获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3 项;近五年,学生斩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 297 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2 项,在 “互联网 +” 大赛中获国家银奖 1 项、铜奖 3 项。

五年深耕,咸宁职院以内涵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 “咸职动能”。
图文:李明
审核:易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