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开放办学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拓展办学空间、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交流等举措,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拓展办学空间 校地协同育人
在办学空间拓展方面,学校积极向县域延伸,通过共建校区、托管中职学校、打造产业学院等方式,推动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产业一线,实现校地协同发展。
其中,在校区共建方面,2025 年 7 月 18 日,赤壁市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赤壁校区。该项目明确 2026 年 9 月首批学生入驻的目标,计划三年内形成 3000 人办学规模,重点围绕 “电力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 三大产业,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赤壁校区(摄影:陈红菊)
与此同时,学校全面托管嘉鱼中等职业学校,并因地制宜建成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嘉鱼县蔬菜产业学院、咸安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山县电商产业学院等 5 个区域性产业学院,进一步完善县域办学布局。
产教融合赋能人才 对接与产业发展
围绕咸宁市 “5+4” 现代产业体系,学校牵头成立咸宁市域产教联合体(省级首批重点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湖北数智文旅与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持或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7个;与地方政府共建区域性产业学院5个,政校行企共建专业性产业学院13个、咸宁市新产业公共实训基地等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让技能人才与政府、企业精准对接,助力职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学以致用,学能重用。

学校还与企业共建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车间和研发中心,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岗位实践,学生参与生产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对接。例如与三赢兴科技合作进行设备和工艺升级改造,使其生产效率提升35%,产品一次性良率提高到99.85%以上;对华宁防腐技术公司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不但帮助公司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也为学校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师生参观华宁防腐技术公司
国际交流合作结硕果
学校主动融入全球教育合作浪潮,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持续提升,在人才联合培养、海外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培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 “咸职力量”。
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学校积极搭建国际化育人平台。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共建 AHK 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引入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理念与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深度合作,联合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专业课程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海外发展通道。

胡绍山与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校长会谈
学校还紧跟企业 “出海” 步伐,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与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越南北宁实践中心,将职业教育资源延伸至海外,为当地培养本土化技术人才,实现教育服务与产业出海协同推进。
在国际服务与交流领域,学校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承办商务部援助古巴粮食安全培训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贡献智慧;首批招收来自 8 个国家的 33 名语言生,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

国际语言生在校学习中国书法
一系列开放办学举措的落地,让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区域发展、融入全球教育合作中展现出强劲活力,为职业教育开放发展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图文:李明
审核:易逸